1月8日上午,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研讨会暨开封职业学院“非遗课堂”“非遗大师工作室”签约仪式在办公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彭恒礼,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金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代表性传承人苗炜,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北宋官窑技艺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非遗传承人陈连义,我校校长徐仲昆、常务副校长刘珊珊、副校长张涤非等出席相关活动。
徐仲昆首先致欢迎词。他指出,开封职业学院建校之初就把“接开封地气、讲开封故事、塑开职形象、续开封文脉”作为办学理念,“围绕开封特色下功夫,围绕两宋文化做文章”。推进职业教育与非遗人才培养相融合,传承发展开封乃至河南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的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他提出了推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的三个着力点:一是涵育“匠心”、以美润心,树立文化自信;二是优势互补、合力推动,培养非遗人才;三是协同创新、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发展。他表示,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上结出累累硕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职这片土地上,焕发文明之美、技艺之美和匠心之美。
彭恒礼、张继中、苗炜、陈连义、张金岭几位专家先后发言,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领域就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表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是包括非遗传承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在内,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目标。大家相信以共同建设开封职业学院“非遗课堂”“非遗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平台,一定会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更大贡献。
签约仪式环节,徐仲昆代表学校、彭恒礼代表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签订了共建“非遗课堂”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通过开设“非遗课堂”通识课,用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张涤非代表学校与张继中、苗炜、陈连义三位非遗传承人签订了共建“非遗大师工作室”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以“大师工作室”进校园、能工巧匠进社团等形式,传授非遗技艺,弘扬“匠心文化”;探索设置相应非遗技艺的学历教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以“学徒制”等模式开展非遗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围绕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制作、推广,在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共同探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非遗文化、非遗技艺传承发展。